要打破社子島千年的黑暗,不需千年的光



島非島、城非城!是今日社子島所面臨的窘境,地理上社子島並非獨立島嶼,更沒有獨立的自治權決定自己的命運及未來。雖然他被劃為台北市的一部份,然而他不但沒有城市該有的基礎建設,甚至被剝奪該有的基礎權力-禁建、禁開發、禁商業發展!讓整個地區的面貌彷彿被凍結在45年前的時光縫隙中。

社子島的歷史

古早前在今日的淡水河與基隆河匯流之處,形成了一個葫蘆狀的沙洲地形,人們稱之為「葫蘆島」。葫蘆島最早的文史記載出現於清朝的康熙年間(西元1694年),從最初的原住民,到後來漢人大量移入,再進入日治時代,社子島一直扮演著大台北農作物的供應者角色,到後來隨著高速公路的興建,中南部農作物開始北銷,社子島被迫轉型進入了違章的工商業時期。



1963年,一場天災「葛樂禮颱風」重創了整個大台北,於是在1970年的大台北防洪計畫中,這個葫蘆島就被攔腰一分為二,下半部為今日的社子地區,上半部則被封印成為限制發展的滯洪區,即為今天的社子島。從此除了違法、違章的工廠外,再無任何的發展機會,整個地區被打入漫長的黑暗長達45年之久。

社子島的現況及困境

社子島近65%的土地使用為不具農產效率的農地及廢耕地,商業用途的土地僅佔0.56%,而被禁錮的不單單是社子島的商業發展,更禁錮了社子島孩子們的未來,在這裡有近50%的中低收入戶,有超過70%的弱勢家庭,而環境及教育資源的匱乏,更惡性循環讓社子島的孩子們處在一個不平等的起跑點上,更加難以去突破經濟上的劣勢。

隨著數十年時光的流逝,今天的社子島處處可見斷壁殘垣的危樓古厝,走進部份人家,甚至可以看見龜裂的梁柱及已經消逝在人們記憶中的茅廁。這塊土地的居住品質一天一天每下愈況,已經完全不符合現代人們最基本的住居需求。

歷任的台北市長及執政者都看見了這個地區的問題,也從來不吝嗇發揮創意提出政見為社子島發聲,然而事實上社子島需要的從來就不是這些創意,而是能夠真正實現政見的誠意。



台北市長
相關都市計畫
吳伯雄
1988-1990
1、提出娛樂區構想(情色風化區及賭博區)
2、以社子島來集中管理相關特種產業。
黃大洲
1990-1994
1、提出社子島為台北都會的住宅區、遊樂區與娛樂中心。
2、內政部核定公告社子島以區段徵收方式進行整體開發。
陳水扁
1994-1998
1、以200年的防洪頻率,採240公頃高保護方案開發。
2、採區段徵收,承諾從優補償、從寬處理及先建後拆原則。
3、市政會議通過,社子島與關渡一體開發。
馬英九
1998-2006
1、開發案採彈性填土方案,以緩坡方式進行。
2、以25年為計畫期,打造親水休閒生態科技島「河濱花都」。
3、提出輕軌建設構想。
郝龍斌
2006~2014
1、以11700億,採區段徵收、先建後遷打造「台北曼哈頓」。
2、社子島違法、違建工廠將可透過列管輔導,暫不處理。
3、興建並開通連接北投的社子大橋。
柯文哲
2014~迄今
1、選前提出加速環評及四年內完成區段徵收的目標。
  
筆者在2011年的論文「社子島開發案之利害關係人態度研究」中有些相關的發現:

1、 在地居民對於開發案內容並無顯著偏好,惟不希望開發為博弈區。

2、 在地居民對於開發案內容了解有所不足,若能增加居民對開發案的了解,將有助於開發案的順利進行。

3、 不少專家及居民認為開發案是一個政治議題,且在地居民對於執政團隊已經開始缺乏信心及耐心。

4、 市民住宅及安置方式是在地居民最重視的議題之一。

5、 部份居民並無土地所有權,應考量到這些居民未來的居住生存權。

民主是全體人民依循多數決的方式選出執政者的政治制度,而當中一個最重要的精神,就是民主不能剝奪少數群體享有平等的權利,治國不患寡、患不均!當年政府用禁建、禁開發、禁商業發展禁錮了社子島長達45年之久,不但限制了社子島的發展,更葬送了在地居民的基本民權。

社子島要的不是開發案內容的創意,而是誠意!無論何種密度及方向的開發,都應專案加速整個開發案的評估及實現過程。人的一生又有幾個45年可以等待?要打破社子島千年的黑暗,不需千年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