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富雨洋傘 (F-Seasons)


民國70年代,全世界有60%的雨傘來自台灣,當時的台灣有著雨傘王國的美譽,而彰化縣更是這個王國的雨傘重鎮,又名「雨傘巢」。許多的婦女在婚前常常會到工廠學習如何縫製傘,婚後就待在家裡從事雨傘的相關手工業,這是一個家庭即工廠,戶戶是老闆的年代。就在這樣的一個時空背景中,一對年輕的夫妻也在民國73年攜手投入了這個產業,開了一家傘骨加工行「祥蒼」,從此與雨傘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是周淑秋與林金順。

民國80年代,台灣的工資水準隨著台灣的經濟起飛水漲船高,幾乎所有的雨傘廠商,為了降低成本紛紛西移到了中國大陸,從此雨傘在台灣成了夕陽產業。周淑秋雖然一心想將事業根留台灣,但在訂單流失及工資提升的壓力下,也無奈的前往較具有工資競爭力的中國深圳發展,成立正式的傘骨公司「貝昌」,接受了這個時代的潮流與悲哀。

民國88年,兩人的孩子漸漸長大,處於最需要雙親陪伴的時期,加上老父老母年紀漸長,兩人決定放棄在中國大陸年營業額上億的傘骨工廠,回到了彰化秀水的老家。這對夫妻從原先繁忙的工作壓力中,忽然走進了平淡的生活,周淑秋開始全心全意投入社區的活動,辦讀書會、帶特教班學生、輔導監獄受刑人、為年輕的創業家提供諮詢。這樣的生活過了六年後,兩人的孩子已經開始獨立自主,有著自己的學校生活,這對夫妻似乎又更閒了.....

於是,周淑秋興起了二度創業的想法,她開始思索究竟要作什麼樣的事業呢?「不然,開台發財車,到全台景點賣傘,作生意兼遊覽吧」、「不然,架個網站買關鍵字,接一些雨傘的訂單吧」。總之,他們已經不想再單純的製作傘骨,而想開始嘗試作出一把完整的成品傘,能夠感受親手交到消費者手中的那種感覺!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於是他們又回到了大陸深圳,找回過去相關雨傘業的台商,重新搭建起供應鏈,六年前經營傘骨公司時累積起來的信用及商譽,讓他們很順利的回到了雨傘事業,僅僅只花了一年的時間,就重新建立起成品傘的完整供應鏈,開始採用在台灣接單、中國生產的商業模型。 


對於老本業是傘骨的周淑秋來說,傘布是一個新的領域,她發現當時市面上的的傘布都多有異味,不但印刷不好,且驗貨時常常出問題,市面上充斥著99元甚至59元的雨傘。周淑秋決定不隨波逐流走進這塊紅海市場,她要作出一個品質好、但是人人買的起的好傘,並創辦了「富雨洋傘」公司。

他們憑藉著過去累積起來的製傘經驗,好傘骨的選擇是他們的老本行,而傘布則採用經歐盟認證的台灣福懋傘布,更提供了免費的維修保固,主張雨傘若壞掉應該要拿來修,不應該隨意丟棄,如此不但能夠減少汙染呼應環保,更能夠提升每一把雨傘的生命價值,讓每一把製造出來的傘都能夠被人們所重視。

價位的提高及價值的提升,使得富雨洋傘初期的行銷工作充滿了挑戰及困難,因為富雨的雨傘整整比起市面上的傘貴上數倍,但在尚不具有品牌口碑的創業初期,並不容易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然而,隨著雨傘慢慢一把把的賣出去後,他們耐用的雨傘品質及終生保固的承諾,讓每一個買傘的顧客都像是老朋友一樣回來找他們了,周淑秋把握著每一次修傘的機會,與顧客談天、關心著彼此的生活,一筆生意就是一個朋友,讓每一位朋友擁有了最好的消費者體驗,紛紛開始推薦自己的親友購買他們的傘。

隨著品牌口碑的建立,富雨洋傘為他們的雨傘賦予了F-Seasons的品牌名稱,希望能夠在一年四季中,都能為夠每個人遮陽、擋雨甚至防風。因為知名度的提升,富雨開始受邀進駐義大世界、統一阪急夢時代、漢神巨蛋、新光三越、太平洋SOGO等各大精品百貨公司,成為少數知名的雨傘品牌之一。

  
隨著事業漸漸的成長,周淑秋開始思索,雨傘不應該只有品質好,更應該要找回過去70年代的榮光,重新塑造屬於台灣人的雨傘精神。她開始挨家挨戶的拜訪,找回了過去三十年前縫傘的婆婆媽媽們,如今多已成為含飴弄孫的奶奶了,於是他們就在彰化的秀水鄉,一個古老的三合院中,又開始一針一線的縫製屬於台灣人的雨傘了。  

富雨洋傘再現台灣過去雨傘王國的縫傘光景,找回了最純粹的台灣傳統文化。富雨洋傘的營業額則從最初第一個月的10萬,在短短的兩三年間就已經達到每月近千萬之譜,而這段屬於台灣雨傘王國的故事,將會綿延不絕的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