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史密(Adam Smith)的「道德情感論」-不需那麼多人力了,為什麼不裁員?


5月個人要申報綜所稅,公司要申報營所稅,因此報稅季,正是檢視公司營業額消長的最佳時機。

王老闆是中小企業的負責人,主要經營的營業項目為電子機具外銷,這產業在10多年前景氣最好的時候,每年的營業額有五六千萬台幣,然而隨著產業沒落及網路經濟的來臨,公司的訂單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去年財報的營業額僅剩下五百多萬。

然而最令人不解的是,營業額僅剩下過去的10%,人事費用卻沒有隨著營業額比例顯著下降,如果現在的訂單量已經不需那麼多人力了,王老闆為什麼不裁員?

威爾許(Jack Welch)-不裁員才殘酷

所謂的經濟性裁員,是指為了改善生產及經營狀況所進行的裁員,一來降低企業的人事成本,二來也提升勞動的生產效率,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企業長期的獲利及生存能力。

傑克‧威爾許在1981年出任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的執行長,將公司原先的41萬員工精簡到23萬人,砍掉了近18萬個工作機會,公司的年營業額卻反而從250億美元成長到1400億美元。而威爾許的管理哲學及故事,則成為每個經理人必讀的管理學精典。

威爾許說:「你要相信擁有最好的人手才會贏,讓墊底的10%了解自己的位置另謀高就,有人說這很殘酷,事實上你讓他們耗下去,到他們更難找到新工作時再開除,才叫殘酷。」

"You've got to believe that the team that fields the best players wins. If you tell the bottom ten where they stand, that it's time to look for something else, that's considered cruel management." But, says Welch, it's far crueler to let people hang on and then get cut later in their careers when they're less likely to find other work.

經濟學家亞當史密(Adam Smith)亦告訴我們,市場中有一隻看不見的手,自利動機會驅使每一個人去進行最有利的資源配置,追求利益是天經地義的,而經營事業就是要降低成本及創造營業額,如果已經不需要那麼多人手了,為什麼不裁員?

亞當史密-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


原來,亞當史密除了告訴我們人有自利動機外,在他的另一著作-道德情感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中又告訴了我們,人其實亦是有利他動機的!

在自利動機的驅使下,市場會有一隻看不見的手,驅使著每個人進行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而在利他動機的驅使下,人們會有一個看不見的良心,會去在乎社會的道德價值觀,會去顧慮他人的需求,而如果能夠為他人帶來利益,將能從中獲得許多的快樂及滿足。

威爾許的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是世界頂尖的企業,所雇用的往往是人力市場中的佼佼者,就算被資遣了,多數離職者不難找到更合適的舞台。王老闆經營的是傳產中小企業,多數老員工從景氣最好的時候,一路跟著公司走到現在,他們的年齡及所會技能,讓他們並不是那麼容易去轉換跑道,失去了這份工作,可能將會影響到生計。

對王老闆而言,自己的老本其實早就賺起來了,如今這間看起來不太賺錢的公司,獲利早就不是惟一的目標,公司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在不賠錢的前提下創造工作機會,讓老員工能夠有所歸屬,這份使命感帶給王老闆的快樂,或許遠比財務報表上的數字來的更加重要。

自利動機或是利他動機都是人性,並沒有對錯的問題,然而在讀了那麼多賺錢的故事後,王老闆不賺錢的故事,卻反而更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