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圖效率-會吵的小孩該有糖吃?

蘇迪勒颱風的侵襲,造成了全台最嚴重的停電戶數記錄,對於已經習慣文明生活的我們,沒有電就沒有電燈、沒有電扇、沒有電視、沒有電腦,連要滑個手機,都要擔心有沒有地方可以充電。

代表!是不是你不夠力啊?

這段期間,一位中部村長家的電話一直響個不停,村民因為無電可用,紛紛打電話來抱怨。

村民:「村長,到底還要多久才能有電啊?」
村長:「有在搶修了,我家也沒電啊….」
村民:「那我下次這麼投給你….」

又偶然聽見隔壁村竟然不到半天的工夫,就已經來電重見光明,這麼我們村還沒有電?大伙對於沒電的不滿情緒更加的高漲,於是又找上了在地的民意代表….

村民:「代表啊,隔壁村的代表都已經要到電了,是不是你不夠力啊?」

對於民意代表而言,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解決選民的問題,怎能容得下如此之指控,當然要立刻致電相關單位關切一下,趕快恢復我選民的用電權益啊….

對於修維單位而言,在百忙之際,還得面對各方而來的關心,也勢必得不停的調整修復計畫及行程,來回應這些人們的熱情關切。

這些都是發生在這次風災的真實故事,會吵的小孩有糖吃,早已成為台灣民眾根深蒂固的價值觀,然而如果整個維修的過程,被迫必須依關切聲音的大小來調整時,最終可能反而多數人都是輸家。

資源有限、欲望無窮

一位搶修的伙伴告訴我們,一天的維修資源其實是有限的,再怎麼催,速度還是只能這麼快....

人的欲望無窮,資源卻是有限的。經濟學家柏拉圖(Vilfredo Pareto)告訴我們,如果一群人能夠分配到的總資源固定的時候,當有人要提升自己的私利,就會造成他人權益的傷害,此時就形同於整個社會總福利的損失。

因此在資源的分配未達到最適時,就表示應該還有一些路徑跟方法,能夠在無人權益受損的情況下,持續去提升總福利,即為柏拉圖的最適效率(Pareto efficiency),這是一種相對公平及有效率的理想經濟選擇模式,總體經濟的運行應該具有其合理性、效率性及公平性,如果為了滿足部份人的私利,去改變這個合理的運轉模式,就會傷害全社會的總價值。

一個好的維修計畫,要考量到效益最大化及路線的安排,且部份地區因為道路中斷或路樹倒塌,必須等候其他單位的配合及協助,如果為了配合部份人的關切,去改變整個維修路線及計畫時,勢必造成最終維修進度的延遲,讓整個修復計畫變得更無效率,甚至部份的民眾因為動氣而動粗,更是傷害了整個社會的總資源。

資源有限,人的欲望無窮,平時偶爾當個要糖的吵鬧小孩,其實無傷大雅,然而在重大天災人禍之時,可用的總資源是相當欠缺的,這時再來吵,就形同於剝奪他人的權益,有失整個社會的公平性及效率性。

如果每個人都能多些耐心及同理心,電來的或許會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