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存疑的思考習慣,別太自信


有一天偶然瞧見,一位因為宗教關係不吃豬肉的外國朋友,竟然泡了一碗排骨雞麵準備享用。

「你不是不吃豬肉嗎,怎麼在吃排骨雞麵?」我疑惑的問。

他瞪大了雙眼,以更疑感的口吻回我說:「What?我沒有吃豬肉,這個是雞肉,Chicken Flavor。」

我看了一下泡麵的外包裝,斗大的中文字是排骨雞麵,英文卻只寫了Chicken Flavor。原來,在英譯的大標上,產品包裝並無使用豬肉的英文字,導致看不懂中文的國外朋友,誤以為Chicken Flavor不會有豬肉。

「呃,不對,這個是排骨雞麵,是Poke Chicken Flavor,有豬肉,你不能吃….」他的一頓飽餐被阻止了下來,於是往後只要他再想泡麵,都會先拿來問問識中文的台灣朋友,確認有沒有豬肉再開泡….

泡麵外包裝的英文字會誤導人們的判斷,公司的銷售數字總不該騙人吧?


損益表看不見的事

曾經見過一個案例,某家經營品牌產品的公司,在全台擁有不少的經銷點,而為了激勵公司的營業額,除了提供優渥的銷售獎金外,還提供給所有的經銷商基本的產品一年保固,讓他們在銷售時能更有競爭力。

某一季的財務報表上,一個新進經銷商的業績吸引了公司的目光,這個經銷商開始販售公司的產品不過短短的數月,銷售數字卻遠遠超越其他的經銷商,他並不以固定的店面銷售,而是跑遍各大臨時的櫃位通路為主。

公司既然叫作營利事業,當然視能賺錢的金雞母為上賓,除了主動發給額外的獎金外,還提供他更有利的進貨條件。

然而就這樣配合了幾個月之後,公司的客服單位卻發現了一些異常的現象,這位經銷商所賣的產品,客訴量及退貨率異常的高。

原來,這位經銷商在推銷時並未依照公司的要求,而是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誇張的「澎風」產品的功效及售後服務,又因為公司還算小有市場名氣,因此消費者就不疑有他,相信了這位經銷商的「澎風」,當後來發現廣告不實,有被騙的感受時,就紛紛拿來退貨及客訴了。

公司退貨退錢事小,但商譽卻因此受損了,本來以為是隻金雞母,卻原來是個賠錢貨….

保持存疑的思考習慣

不管是公司的財務報表,又或是泡麵的外包裝,有時候如果少了些懷疑及求證,就可能因此導致誤判,吃錯東西或是看錯人才。

經濟學者柏頓.墨基爾(Burton Malkiel)曾說:「公司的損益表就好比三點式泳裝,露出來的部分有趣,遮住的部分更重要。」A firm's income statement may be likened to a bikini what it reveals is interesting, but what it conceals is vital.

其實不止是公司的損益表,我們所有看到聽到的,往往都同時具有表象及被遺漏的部份,要看見這個被「遮住」的部份,最重要的一個習慣,就是普遍的對於所見所聞,保持一個存疑的思考空間,即使是報表上的數字或是專家所言,都不一定100%正確,都可能存在著一些討論空間。

自古對於知識文明最有貢獻的,都是對於主流知識保持存疑的人。存疑不是無謂的猜忌及胡思亂想,而是系統性的思考及探索問題,遇到問題時,先找出一個自己當下尚能接受的答案,再不停的去修正它,如此最後就能找出愈趨理想的答案。

腦袋愈清楚的人看問題,愈懂得保留一些懷疑空間。

腦袋不清楚的人看問題,愈自信於自己當下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