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edes Benz「科學管理」Ford、Toyota

在Carl Benz及Gottlieb Daimler打造出汽車傳奇的19世紀末,美國的管理學家Frederick Taylor提出了「科學管理」的思維,藉由科學化的設計,將整個生產流程標準化及效率化,以達到產能及產量極大化的目標,不但影響了當代的工業產能,更深深的影響到了後代的工業管理,FORD汽車的流水線生產及TOYOTA汽車的JIT生產,都可算是科學管理的範疇。

Frederick Taylor在當時詳細的記錄了生產流程中所有的步驟及時間,甚至連工人的每一個動作都列入設計的項目,以最經濟的方式來達到最高的生產目標,大致而言,這套管理思維的要點主要有論件計酬、時間研究、例外管理及專業分工等。

Frederick Taylor認為產業要有競爭力,一定要追求最高的工作效率及勞動生產率。當時的企業環境普遍採用經驗管理,使得工人不但沒有合理的工作目標,有太多的工作時間是不具有產能的,因此科學管理的第一步便是應該為工作提供一個合理的生產目標,並要掌握每一個工序的速度及完成時間,如此管理者才能夠明確的去判斷每一個工人是否具有產能。

然而從管理者的角度來看,並不用將自己也放入標準化的模型,因為他們必須隨時能夠掌握例外事項的決策及控制權,同時需確保組織成員能夠確實依照這套管理模型完成組織目標。

科學管理將所有的生產元素從工人、物料、機器設備及環境都作了一個分析,提供一個標準化的生產流程,讓每一個工人都可以用最具有效率的方式來進行生產,並讓工人的工資從原先的固定制,改為論件計酬制,讓多勞多能者同時能夠多得,以達到激勵的目的。



若說Carl Benz是汽車之父,將汽車帶來了世界,那麼Henny Ford就是那個將汽車推向全世界的推手,他在1908年生產出第一輛平價車,更在1913年將原先用在屠宰場的「流水線生產」方式用在汽車的生產上,從此FORD汽車的產能及生產速度大增,汽車從此走進了一般的家庭生活中。

Henny Ford以科學化的生產管理為基礎,設計出移動式裝配線及新的生產序列,讓汽車從此成為能夠被大批量生產的工業產品,在他採用了這套流水線策略後,FORD的裝配速度提高了八倍,更實現了每10秒誔生一台車的傳奇。

流水線生產方式最早源自於20世紀初的屠宰場,讓豬肉屠宰的工序分成了幾個工序後,以輸送的方式一個個去完全。然而製造一台車可不比殺一頭豬,因此在當時並沒有人想到要將這套生產方式應用在工業上。

Henny Ford卻不怎麼認為,他從一個汽車引擎中的磁電機開始著手,讓每一個工人不用自主完成一整個磁電機的組裝,而是採用輸送帶輸送到每一個工序時,讓工人只需負責完成一個零件一組裝,原先一個電磁機可能需要用掉一個工人平均約20分鐘的時間,當採用這套生產模型並逐漸改良後,生產一個電磁機的時間大大的縮短至約5分鐘而以。

這套系統讓汽車生產的成本降低了一半,從此汽車的價格也得以調降,讓汽車更快的走進了一般人的生活中,而在生產面上,由於工人所需用到的技能也減化了,因此部份單一的工序亦能夠提供予無障礙人士來完成,這套由Henny Ford提出來的生產概念,不但提高了工業產能,更大大的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福利進步。



日本的TOYOTA開啟了東方世界的汽車工業,然而在二次大戰時期,TOYOTA並沒有完全去複製美國的汽車工業生產鏈,除了因為市場環境的不同及資金的短缺外,他們更發現如果要能夠適應更多變的競爭環境,提高生產的靈活性將是一個最重要的課題,於是他們就開始採用了這套JIT的生產思維。

JIT(Just I time)由日本TOYOTA的大野耐一所提出,其基本思維是時間的控制及成本的降低,讓整個生產的訊息保持在一個最即時的狀態,只在需要的時刻,準備需要的原物料,生產所需要的產品量,追求的是一種零庫存的生產觀念,如此就能有效降低庫存,縮短工時,提高整個生產效率。

當汽車的發展進到了20世紀後,汽車的市場進入到了一個多樣化生產的階段,不再只是生產單一產品的生產模式,如何有效的完成小批量又多樣化的生產,無疑成為企業能否擁有競爭力的重要關鍵,而JIT的生產思維,無疑是這個問題解藥。

JIT追求在正確的時間提供正確的物料,並生產正確的數量,改變了傳統生產過程中由前工序交往後工序的流程,而改成以看板的方式,由後工序根據需求向前工序取貨,就能依據需求來提供生產。JIT在生產上要求減少物料浪費,讓批量及運送量降到最低,讓所有生產的準備時間都縮了,也讓整個企業的生產單性及靈活性大幅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