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性創新」相異元素結合所激發的化學作用



如果空氣是上帝最偉大的創造,那麼水(H2O)就是上帝最偉大的創新!因為水並非無中生有,而是氫(H)於氧(O)的巧妙結合所產生,創新亦是如此,並非無中生有,而是將原先兩種相異元素結合所激發的化學作用,而所謂的破壞性創新,指的便是這項創新足以打破舊有框架,改變生產者或消費者的「習慣」!

破壞性創新的概念最早由荷蘭的經濟學家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於1912年所提出,認為創新就是將原始的生產要素採用新的方式重新組合,以求提高效率或是降低成本的經濟過程。之後克里斯汀生Clayton Christensen在1997年的「創新者的兩難」一書中再次詮釋了破壞性創新,認為破壞性創新是針對顧客設計的一種相對嶄新的產品或服務,所謂的低階破壞(low-end disruption)是找出高階市場中的低階需求者,而新興市場破壞(new-market disruption)是指填滿過去未被滿足的現有客戶。


一、 改變生產者習慣


指藉由生產方式或組合的改變,來提升產品質量、生產效率、降低成本等經濟過程,汽車發明者Carl Benz及汽車發揚者Henny Ford,無疑是此類破壞性創新的箇中好手。

(一)Mercedes-Benz的Carl Benz打造第一台汽車

Mercedes-Benz的創辦人Carl Benz於1884年成功研發出能被安裝在車子上的汽油引擎,並在1885年成功生產出第一台汽車Benz Patent Motor Car NO.1,汽車的誔生取代了過去體積過於龐大的蒸氣引擎,成為現代交通文明最重要的一項發明。

(二)Ford的Henny Ford採用流水線生產

汽車被發明出來後由於高昂的生產成本,讓汽車一直沒辦法被普及化,直到Ford汽車的創辦人Henny Ford於1908年將原先用在豬肉屠宰場的「流水線生產」模型,成功運用到了汽車的生產上,從此汽車的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讓汽車能夠進入一般家庭的生活中。

二、 改變消費者習慣


指藉由找到消費者潛在的渴望並實現滿足他,為消費者創造全新的使用習慣,隨身聽的發明者盛田昭夫及智慧型手機(iPhone)的發明者賈伯斯,無疑是此類破壞性創新的典範。

(一)Sony的盛田昭夫 & 隨身聽(Walkmen)

1980年代,Sony的創辦人盛田昭夫有一天看見了他的伙伴井深大背著一台厚重的收錄音機,並插上耳機享受著音樂,他才發現到人們原來有將音樂隨身帶著走的渴望,於是他將收錄音機縮小後與耳機作了一個巧妙的結合:隨身聽(Walkmen)因此誔生,人們從此愛上將音樂帶在身上走的喜悅。

(二)Apple的賈伯斯(Steve Jobs) & iPhone

2007年,Apple的創辦人賈伯斯(Steve Jobs)將多點觸控的專利技術,結合當時日漸成熟的手機智慧型功能及ios介面系統,創造了了iPhone智慧型手機,從此Apple的iPhone成為風靡全世界的科技新寵,人們紛紛人手一機成了低頭族,離不開智慧型手機帶來的便利及樂趣。

從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發現,所謂的創新從來就不是真正在創造新東西,他們只不過是將過去人們都沒有想到的兩個元素連接在一起罷了。Carl Benz將汽油引擎安裝到車上,Henny Ford將屠宰場的生產方式運用到汽車生產上,盛田昭夫將收錄音機縮小後與耳機連結在一起,賈伯斯(Steve Jobs)則將多點觸控技術與日益純熟的手機智慧功能結合,僅僅是如此,他們不但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更為人類的文明作出了極大貢獻。

想當一個破壞性創新的實踐者嗎?試試天馬行空的將不同元素作個連結及想像,或許下一個賈伯斯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