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群體極化-馬雲與雷軍的創新關卡

馬雲與雷軍在近期雙雙訪台,並不約而同的放話要幫助台灣的年輕創業人才,他們背後的動機為何?有評論指出是為了免費的品牌行銷,有看法認為是為了高CP值的人才市場,亦有主張認為是單純的政治目的,事實上這些都應該是標準答案,畢竟一個企業家在看待大局時,本來就應該從政治、經濟、行銷到品牌形塑多方去考量。

然而在我今年初參訪了北京企業及中關村後,心中又多了一個答案選項,我以為馬雲與雷軍要挖角及培育創新人才,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打破自家企業的群體極化!

● 群體極化

人們都有物以類聚、近親繁殖的天性,再加上一個組織歷經了形成、衝突及規範後,為了合作就會產生一種普遍的共識及文化,個人的意見跟想法就容易被隱藏,此時就會產生群體的迷思,再加上人們本來就有向群體靠攏的特性,最後整個組織的態度及意見就更極端的趨於一致,這個現象就被稱為群體極化。

對一個追求創新的企業而言,群體極化絕非一個好現象,因為這將讓組織失去多元觀點及創新力,而為了避免群體極化的發生,除了建立組織內部能夠接受多元衝突的文化外,招募不同背景的創新人才,更是一個急迫且重要的任務。

大陸過去由於政治、文化及資訊封閉的影響,使得人力市場類型往往趨於一致,普遍較缺乏多元創意性。然而隨著阿里巴巴及小米手機的成功,從政府到民間愈來愈重視創業及創新,而被稱為中國矽谷的中關村,更是最具代表性的體現。

● 大陸的矽谷-中關村

中關村創業大街是大陸考察了美國矽谷及各國育成中心後,依據自己的環境及文化所打造的一個創業聚集地,這個創業大街鄰近中國的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聚集了全中國的創業人才於此,希望能夠藉由這些年輕創業家的互相交流及創意激盪,為資訊科技產業帶來不同的創新面貌。


▲中關村街景-處處可見創投及新玩意


▲新創公司及年輕創業家齊聚一堂


▲咖啡廳及開放式的互動空間

在這裡,一個大型辦公室可能就設立了數十家的新創公司,讓所有的年輕創業者能共處一室,他們的平均年齡約為27~28歲,除了辦公室外,中關村還有許多諸如書城、咖啡廳及開放式的交流空間,讓所有的創業家都能夠徜徉於這些別出心裁的創意環境中。

不同於過去的黨國及共產思維,在這裡沒有太多的官方色彩,而是傾向完全的自由市場化,中關村的創投並非由政府主導,而是完全交由民營企業決定,只要創新的點子夠有市場性,就有機會能夠獲得創投資金的挹注而大鳴大放。中關村創業大道的崛起,無疑對大陸地區的創新啟發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 創新的關卡

過去在大陸最常看見的標語及口號,往往圍繞著「文明」兩字,從排隊、行車到撒尿,無時無刻都有這些標語提醒著你要當個文明人,事實上標語代表了一個城市最缺乏又最想追求的東西。然而如今這些跟「文明」有關的標語已漸漸從北京消失,取而代之的新標語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而這也正是馬雲及雷軍最想追求及突破的一個關卡。

大陸過去被稱為山寨王國,什麼東西都能夠複製及模仿,馬雲複製了eBay及PayPal的商業模型成就了阿里巴巴帝國,雷軍複製了Apple的設計理念並結合了社群行銷打造了小米奇蹟。然而如果阿里巴巴及小米想要將品牌推向世界更高的巔峰,那就不能沒有足以席捲世界的創新力。創新力的來源為年輕人,特別是不同文化觀點的年輕人,這也正是為何馬雲及雷軍如此看重台灣及香港的年輕創新人才。

台北矽谷目前暫定落腳於花博公園,然而如果要真正打造矽谷精神,就一定要從打破群體極化開始,廣納不同觀點的多元人才,積極與世界接軌,方能在強敵環伺的大環境中,走出一條屬於我們台灣的創新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