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哲學Ⅱ-有偷懶機會表現更好

不少老闆認為花錢請人,員工所有的工作時間,當然要用在公司指派的任務上,以追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不少老師認為領錢教人,學生所有的上課時間,當然要用在學校安排的課業上,以追求最高的學習效果。

然而如果我們從3M、Google及哈佛大學的用人教學來看,或許這種想要管控所有時間的思維,反而阻礙了人們的進步。



3M的15%私釀酒 & Google的20%實驗室

3M是一個具創新典範的企業,在3M有一個特別的「15%私釀酒」文化,公司准許研發人員擁有上班時間的15%作為自己的Free Time,他們可以隱瞞著公司自由的研發自己的新產品,當有了成果之後就再向公司推銷,如果能夠成功被商品化,將有機會獲得公司提供的15%紅利回饋。

之後Google變本加厲的將這個Free Time加碼到了20%,Google的工程師可以活用上班時間的20%,無需埋首於公司交辦的任務中,隨心所欲又無所侷限的投入在自己的創新世界裡,事實上Google許多創新的產品,就是在這樣的自由文化中孕育而成。

這個15%及20%的時間,就是公司提供給員工的「偷懶機會」,人們都有惰性,滿足了他們的懶細胞,給予正大光明偷懶的機會,反而更容易激盪出全新的好點子。 

哈佛個案式教學

個案式教學最早起源自於1870年的哈佛法學院,並分別於1910年及1920年被醫學院及商學院所沿用。個案式教學是從現實世界中找到值得發掘或探討的議題,並將相關的故事及背景資料撰寫下來成為個案,讓學員能夠扮演個案中的決策者角色,並透過老師的引導及同學的互動,去針對個案進行分析討論,以激盪各種可能的解決之道。

不同於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個案式教學不是在尋找正確答案,而是培養學生主動發掘、分析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有靈感時你可以暢所欲言,靈感枯竭時你也可以偷懶當個旁觀者,聽聽同學有什麼樣的高見。換言之這是一堂自主決定學習績效的課,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但成效極佳,更培育出不少卓越的成功者。

學習很特別的是,當要求高度專注時,精神反而容易渙散,若給予了散漫機會,反而能夠在必要時集中。


懶人哲學-摸魚才能抓大魚

人們因為有惰性,才會引發動力去思考,找到創造最大效能與效率的方法,反過來思考,如果想要創造最大的效能與效率,就要提供一些滿足人們惰性的機會。無論身為老闆還是老師,如果只懂得將員工及學生的時間填滿,反而會侷限了所有的可能性,讓他們失去創造力。

人們不但有一副懶骨頭,更同時有一副賤骨頭,你愈是希望掌握他們全部的時間,他們更容易打從心底反彈而失去活力,反之如果能夠提供一些偷懶的機會,他們反而能夠聚焦於核心問題上,創造無限可能。

不給摸魚的機會,又怎能期待抓到大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