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沒考好,只是找到更多不同的解題方式

一位活潑好動的小男孩,在一次的親友聚會中看到人多熱鬧,開始凹大人去夜市逛街買零食。大伙想想,豈能讓這小子那麼容易得逞呢,恰巧找到了一個已經轉亂的魔術方塊,不如就來讓小男孩挑戰一下好了。

「嘿!如果你能變出六面完整顏色的魔術方塊,今天讓你夜市吃到飽。」

一個已經被轉亂的魔術方塊,真要變到好還真沒那麼容易,小男孩在接過方塊,認真的研究了一番後,卻露出了個神秘的賊笑說:「我去變一下,等我一下喔。」就拿著魔術方塊到角落去變了。

大伙不以為意的繼續閒聊,沒想到過了不到十分鐘,小男孩就拿著魔術方塊回來。把已經變好的魔術方塊擺到了大伙的眼前。

「看!變好了,快!去夜市。」

這麼可能?被掉包了?還是他根本很天才?

原來,小男孩研究了魔術方塊後,發現要解開實在太麻煩了,但他卻發現,方塊上的所有色塊,都是一張張的貼紙黏上去的,於是這小子很快的放棄老老實實的轉方塊,而是將貼紙一張張撕下,再照色塊逐步黏回去,很快的就完成了他的「勞作」。

「這孩子這麼小,就懂得投機取巧怎麼行,真該好好教導他!」一位較傳統的朋友,忍不住擔憂的說起教來。但想想,這小子其實並沒有違反一開始的約定,只是用他的方法完成了任務,不是嗎,懂得跳脫規矩真的不好嗎?

不同系,解題就有不同味道

曾有一位在國立大學教會計學的老師,與我分享了他班上同學考完後的隨堂考卷。這個課並非開在會計本科系,而是開放給學校各系所同學都能選修,因此班上不乏理工、外文、哲學等各科系的同學參與。

依照我過去修會計學的經驗,這門科目不但應該有標準答案,更應有制式的解題方式,分錄、過帳、試算、調整、結算、編表等的會計循環,劃幾條線,用什麼顏色的筆,都有一定規矩,只要沒好好完成,不是被扣分就是整題全錯。

然而這位老師班上同學考出來的考卷,卻與我的認知不太一樣,一樣是商學院,會計系解題嚴謹,企管系同學卻喜歡精簡步驟,文學系的同學,在文字的闡述中充滿了生動的筆觸。還有部份理工的同學,直接跳過繁複的會計運算,用他們擅常的數理方程式來速解。

「這樣的解題方式很有趣,但若依我們過去改卷的標準,應該要扣分,你會給分嗎?」我問。

這位老師卻告訴我,其實只要答案及邏輯能說服他,自然該給分,因為這堂課並不是開在會計系,對於其他科系的同學而言,這門課本來就應該視為應用學科,能活用才是重點,而且同學們提供的答案,有時候連改卷的老師都能得到一些啟發及收獲了,如果考卷像臉書一點能按讚,都想狂讚了,豈有在分數上刁難同學的道理?


懂多元解法,才能有獨特競爭力


為了方便打分數,學校考卷通常會有標準的答案及解題方式,然而其實這些都只存在於學校的考試中,出了社會,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就算有個目標及方向,也絕對不會有只有一種解題方式。

訴訟只會一套標準作法的律師,諮詢通常是免費的,懂得旁徵博引的律師,才有機會賺大錢。看診只有一套標準作法的醫師,門診通常稀稀落落,懂得觸類旁通的醫師,就算健保不給付都有人搶著排隊掛號。

比起循規蹈矩只懂得死方法的人,反而是最懂得利用長處及資源,提供多元解題方法的人,在面對問題時最具競爭力,也更能成為這個快速變化世界的贏家。

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曾打趣的說:「我並不是沒考好,只是找到另外100種解題的方式。」過去我們說與其給孩子一隻魚,不如給他一支釣竿,未來一支釣竿已不夠用,孩子要學習的,是要懂得依照不同的情境,自己打造一支最合用的釣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