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孟加拉鄉村銀行 (Grameen bank) & 尤努斯 (Muhammad Yunus) ~ 社會企業

1940年Muhammad Yunus出生於孟加拉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家族,父親是孟加拉最大港口首屈一指的製造商,同時是位珠寶飾品商人。他的母親是一位善良、有同情心的人,總是願意接濟不少的窮親戚,而母親的這種特質,也在潛移默化當中,深深影響了Muhammad Yunus。

兒時Muhammad Yunus希望能當一個老師,於是就在他21歲大學畢業時,母校提供給了他一個經濟學教師的職位。在任教的同時,他也展露出了他的經商能力,他成立了一家包裝與印刷的公司,雇用了百名的工人,還每年都能創造不錯的利淨,然而對於Muhammad Yunus而言,比起經商,他仍然更愛他的教育工作。1965年他得到了一份獎學金,來到了美國范德堡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取得了學位後,他就在中田納西州立大學,擔任教書的工作。

1971年,孟加拉宣布獨立,於是32歲的Muhammad Yunus就辭去了在美國的教職,回到了祖國。到了1974年,因戰爭與大飢荒,街道上都是神情無光、骨瘦如柴的飢餓難民,有超過400萬人死亡。

這樣的光景,讓Muhammad Yunus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在課堂上他能用經濟學理論,解決所有課本上的社會問題,然後在現實中,他過去的所知所學,竟然完全派不上用場。於是為了減少自己的心理矛盾,他選擇放下書本,走入了貧窮的鄉村,不再用鳥瞰的方式看世界。

1976年,Muhammad Yunus在一間泥土搭建的茅草屋前,看到了一名婦女,蹲在地上滿是髒汙的編織著竹椅。經過詢問後得知,一張竹椅的利潤約為0.02美元,僅能略為溫飽。當時有42村民,僅能從高利貸手上借到27美元!僅僅是27美元,就得讓42個有手藝的村民,從此陷入在奴隸般的生活中。

在他們身上,Muhammad Yunus看到了一個貧困的人生,也由於窮人無法順利向銀行借錢來作本錢,註定了世世代代只能陷在貧困中。於是Muhammad Yunus選擇自己拿出27美元,借給這些村民,希望能為這些前途無光的村民們,提供一些幫助。

當晚Muhammad Yunus就不停的思考,自己究竟還能作了什麼?於是天亮後,Muhammad Yunus動身前往銀行,希望說服銀行經理,能夠將錢借給窮人,作為作一點小事業糊口的本金。

理所當然的,銀行拒絕了Muhammad Yunus的建議,最後Muhammad Yunus決定自己當擔保人,讓這些窮人有一個低額借款的機會。然而即使如此,就算這些窮人都100%還款了,銀行仍然不願意直接與窮人們打交道,這並非長久之計。

為了改變這個困境,Muhammad Yunus就在1976年創辦了「鄉村銀行」,這是一個專門借款給窮人的社會企業,讓每一位窮人,都有機會借到一點本金,能夠用來謀生及掙錢。

出乎意料的,一年的時間該銀行有了超過500位的借款人,還款率竟然超過了99%,正因為窮人知道,信用是他們打破貧窮最後的機會。

鄉村銀行之後迅速的發展,截至今日,該銀行已經發放超過百億美元的貸款,擁有超過數百萬名的受助者。鄉村銀行的模式,無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成為所有「社會企業」的表率。

Muhammad Yunus曾獲頒了20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他幾乎憑藉著一個人的力量,改變了上億人的命運,成功幫助了大量的窮人,有一個能夠翻身的機會。



企業獲利的同時,能一併解決社會問題嗎?
一個人的影響力,沒有極限
我是教經濟學的,我的夢想就是讓人們有更好的經濟生活,於是我常常捫心自問:我在教室里所講授的課題到底有什麼實質的好處?因為我教給學生的全都是一些關於經濟學的理論,而當我真正走出教室時,看到的卻是人民深重的災難,整個國家都陷入了困境。所以我一定要走出大學校園,到村莊中去。
我們相信,貧窮是不屬於一個文明的人類社會的,它屬於博物館。在這個會議舉行65年之後,我們一定會創造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
窮人本身能夠創造一個沒有貧困的世界。
我相信,信貸決不是天生就與窮人無緣,它是每個人應當享有的權利!
窮人比富人更講信用。
我們利用慈善來迴避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與為它找到一個解決辦法,慈善變成了擺脫我們責任的一種方法,是首先通過採取遠離窮人的行動而是貧窮長存。慈善使我們得以繼續過我們自己的生活,而不為窮人的生活擔憂,慈善平息我們的良知。
只有當人們積極尋求並願意為此付出代價的情況下,培訓才是適當的。
窮人活著,這一事實就清楚地證明了他們的能力,不需要我們來教,他們已經知道如何去做這件事了。所以,我們不去浪費時間教給新的技能,而是努力去最大限度地利用他們現有的技能。使窮人得到貸款,就是使他們得以立即實踐他們已經掌握的技能—紡織、脫粒、養牛、拉人力車,等等。